协议发展历史介绍:协议到底是什么,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。

协议,网友给的定义是“死人”“机房”等定义。

那么协议最早是在YY开始的嘛?显然不是。协议开始的历史很早,可以追索到古代。随着一步步的发展,当计算机出现后,是程序代替了人的工作。
我印象最深的出现最大的协议的事件,是秦赵的长平之战,据史记载双方参战共百W大军,大战近三年,结局是赵国战败,被坑杀40W人。按当时两国的人口,与古代的经济水平,科技水平,要维持数十W大军的吃喝长达这么长的时间,简直无法想像,而且有的战役打了几个月,那么数十W兵士的吃喝怎么解决的?综合各数据来看,百W大军水分是很大的,真正进行作战的部队最多十W人,已是顶天。那么其它的人是做什么的?后勤人员说白了就是种地的农民,没有进行过军事训练的。所以说,两国参战百W大军,并不是后人想的真有100W人在那大战,双方最多维持了十W人的战场人数,夸大军队数量更多是吓阻对方。

三国的赤壁大战,曹C号称百W大军,其实也就20W,除掉后勤给养部队,真正能投入战斗的,不过7、8W人左右,因为他的供粮地离战场很远,需要从后方运来。与其对阵的吴刘两军,兵力合计5W人左右,因为其后勤供给就在本地,而且周瑜很早便在赤壁设了基地。这么看来,其实两军实力相差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大,参战人数至少是相差不大。曹C号称百W,更多是达到心理战上的优势。把不参战的人也算起来,部队人数是很多,但是能作战的并不是很多。

到了东晋打败后汉的百W大军,差不多是这样的事实。统军者,对外宣布拥有多少大军,更多是在向对手进行心理战。最早的这种数字“协议”,是由不参加的非军事人员来担当的。
看中国古代的历史,这样的事情很多,喜欢夸大自已的实力,但真正有多少实质内容,就因人而异了。有的人是过分夸大,有的是小分夸大,决定事件最后的结果,往往是实质的部分。读《三国》时,诸葛亮讨魏,出动几十W大军,但每次给将领出兵,也就维持在几千之数,可见这几十W大军里面,真正能打的,只有十分之一,或是五分之一。
就算到了近代,这种夸大之分并没有削弱,而是得到了延续。看看那些战后统计的数字,有时都让人信不过,消灭对方多少人,双方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,这边说有W人,那边说只有十几个。那谁说的是真的,也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了。夸大自古以来都是汉学中常见的现象,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。
又如我们出去聚会,酒席之间,就连朋友之间,夸大也是随处可见。就算明知他人知道,也要充胖打脸,死撑。你看他身上,名衣,名表,有车有房,却不知他欠了银行多少钱。夸大自已的幸福感,就想显得比别人更幸福,喝完酒后,这种情况更甚。

可用技术来代替人的工作,这就是“协议

11月11日,“某宝”宣称当日交易量上百亿,有在上面做的人都知道,排除互刷,代刷等因素,真正的交易量有一半已是不错,要不然上面亏本的人怎么有3分之2还多?再看那些地方经济发展数字,税收多少,增长多少,数字让人看了高兴,喜及而泪,但是,如果你有到当地走上一圈,你就能发现,这些数字是多少的不可信。但是人们需要这样的数字,来巩固脆弱的心灵。
网络上的协议,并不是偶然出现的,而是有社会现象的影子。现实中新开的酒店饭店,第一天开张都会请很多人来吃饭,这些人就是托,为了让外人或路人看到社酒店饭店很牛。那么到了网络上,借着计算机技术,已可用技术来代替人的工作,这就是“协议”。

不同在于,有的人没有过分夸大,W人里面,可能他们是有几千人的。而有人就过分夸大,W人里面,可能就只有百来人。当然,还有人用了比较原始的人工,一个人开几个号,千人就有几千人的规模,这倒是没有忘掉历史传承下来的经验。
说到YY上的人气,有没有真实人气,看完上面的,你应该心中有答案了。有的开着“机房”,这个是需要钱的,不是每个人都会花钱弄。有的是粉丝开的几个小号撑的,看起来较自然。有没有不开的,除了粉丝实在太少,又没有钱的,可能会少弄点。

“机房”很容易看得出来,那么开几个号的,从IP可以知道。所以吧里的各家人在讨论人气的问题时,我觉得真是无聊得很,“协议”说白了就是夸大事实,这个“传统”不是现在才有的。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,只是我们忽略了。
今天你朋友给你打电话,问你过得好嘛?回答一般都是,还好啊,你呢。好不好,就你自已知道了。这样的现象见怪不怪,不说实话,其实也是我们文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。无故呻呤,莫名痛苦,强作心伤。由此可见,“协议”这东西并无可讨论对错之处,只有谁较夸大,谁较接近真实而已。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